宏明电子闯关创业板:业绩连续两年下滑,IPO前“突击分红”2.8亿被质疑
腾龙公司客服微fkkc77 88 99微fkkc 66 88 99游戏注册网址x s a p p.vip靠谱5月30日,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宏明电子)向创业板提交了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该申请已由深圳证券交易所接收。公司计划通过此次募资19.5亿元人民币,用于推动高储能脉冲电容器产业化等八个项目的进展。尽管宏明电子是一家拥有超过60年历史的电子元器件企业,但其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连续三年业绩下滑、客户集中度较高以及历史股权纠纷等问题,引发了市场对其盈利持续性和IPO合规性的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这标志着自2025年起,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接受创业板首次公开募股(IPO)项目的申请。
根据招股说明书,宏明电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国营第七一五厂及成都宏明电子实业总公司。该公司专注于阻容元器件和精密零组件的研发与制造,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等国防领域,以及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民用市场。四川省国资委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而四川能源发展集团旗下的川投信产持有公司56.50%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
在经营业绩方面,宏明电子近年来的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均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具体来看,在2022年至2024年的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1.46亿元、27.27亿元和25.2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6亿元、4.12亿元和2.93亿元。在2023年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了13.33%和13.43%;而在2024年度,这两项指标分别下降了7.38%和28.82%,显示出明显的业绩下滑趋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报告期内,公司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从4.68亿元降至2.77亿元,降幅高达40%。
此外,由于电子元器件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等因素,报告期内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0.28%、53.49%和44.27%,出现了下滑。
宏明电子对此解释称,报告期内,由于下游防务领域客户装备型号调整、项目延迟、加强成本管控,以及终端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相对低迷、精密零组件业务终端客户部分供应链外移,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呈现下降趋势。若未来公司下游市场需求持续减弱,或产品价格因供求关系持续下降,公司可能面临经营业绩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在招股书中的特别风险提示中,宏明电子还指出,公司面临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较多,以及存货规模较大的风险。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分别为18.66亿元、18.46亿元和19.15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54.25%、49.60%和50.88%。宏明电子表示,由于公司电子元器件产品主要面向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防务领域客户,付款流程复杂、付款周期较长,因此应收款账和应收票据账面价值较高。
此外,公司的存货规模也较大。报告期内,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0.23亿元、10.52亿元和9.58亿元,占流动资产比重分别为29.75%、28.28%和25.44%,占比较高。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2.58亿元,计提比例为21.25%。
招股书还提到,公司面临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总额分别为20.09亿元、18.12亿元和15.0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3.84%、66.45%和59.47%,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
宏明电子坦言,如果未来公司与下游市场主要客户合作出现不利变化、新客户拓展计划不如预期,或公司主要客户因行业竞争加剧、宏观经济波动、终端需求变化等原因引起市场份额下降,可能导致主要下游客户减少对公司产品的采购量,从而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在此次IPO中,宏明电子计划募集资金19.51亿元,用于高储能脉冲电容器产业化建设项目、新型电子元器件及集成电路生产项目等8大项目,其中补充流动资金4.5亿元,约占募资总金额的23%。同时,IPO前宏明电子“突击分红”2.8亿元,这一行为也引起了市场的质疑。
记者观察到,宏明电子在IPO前已经进行了多次分红。从2022年度到202年度,公司分别进行了1.07亿元、1亿元和0.73亿元的现金分红,累计分红总额达到了2.8亿元,这大约占同期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的24%。
在报告期间,宏明电子的货币资金逐年增加,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的货币资金达到7.52亿元,同时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5000万元。与此次募资的4.5亿元相比,公司的现金流显得相当充裕。尽管账面上并不缺资金,公司仍然选择募资以补充流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外界对于“突击分红”的质疑。
尽管宏明电子声称分红资金来源于经营性现金流,并且控股股东承诺,如果上市后业绩下滑导致分红无法持续,将延长股份锁定期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但这仍然可能引起市场对未来分红持续性的担忧。
另外,宏明电子在招股说明书中也提到了公司部分房产无法办理产权证书以及部分经营性租赁房产存在问题的风险。公司承认,由于部分房产手续不全,无法办理产权证,以及经营性租赁房产未按规定登记,尽管控股股东川投信产提供了担保承诺,但监管机构对资产完整性的疑虑尚未得到完全消除。